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表面清洁:每日使用 75% 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笼架外部、控制面板及管道接口,清除灰尘与动物排泄物残留。注意避开电路元件,防止短路。
管道内部清洁:每周拆卸可拆卸管道组件(如送排风软管),浸泡于中性洗涤剂溶液(如 1% 的多酶清洗剂)中 30 分钟,使用软毛刷配合高压水枪冲洗内壁,清除顽固污渍与生物膜。
消毒处理:清洁后的管道需经高温高压灭菌(121℃,20 分钟)或化学熏蒸(如甲醛 - 高锰酸钾混合熏蒸),确保无微生物残留。
每季度对笼具主管道进行系统性冲洗,使用专用管道清洗机器人或脉冲式水流设备,清除深层污垢。
若饲养感染性实验动物,每次实验结束后需对相关笼位管道进行强化消毒,必要时更换一次性管道部件。
初效过滤器:用于拦截大颗粒灰尘,建议每月检查 1 次,阻力超过初始值 1.5 倍或目测明显堵塞时立即更换。
高效过滤器(HEPA):核心除菌部件,正常使用下建议每 12-18 个月更换。若饲养高污染风险动物(如免疫缺陷模型),更换周期缩短至 6-12 个月。
更换前关闭对应笼位供气,穿戴无菌手套与防护服,防止交叉污染。
拆卸旧过滤器时,使用密封袋包裹并标注更换日期与使用信息,按生物废弃物处理。
安装新过滤器后,需进行完整性测试:使用气溶胶发生器产生挑战烟雾,配合粒子计数器检测过滤器下游粒子浓度,确保过滤效率达标。
风量不足:
检查风机运转状态,清理风机叶片积尘,确保无异物堵塞。
测量管道压力,若压力骤降,可能存在管道破损或接口松动,需逐段排查密封情况。
气流不均:
使用风速仪检测每个笼盒进气口风速(正常范围 0.1-0.2m/s),若差异超过 20%,需调节笼盒调节阀或检查管道分支处是否堵塞。
检查笼盒密封圈是否老化变形,及时更换失效部件。
若突发气流中断,立即将实验动物转移至备用笼具,启动备用电源或手动通风系统。
记录故障时间、现象及处理措施,联系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深度检修。
电气系统:每半年由专业电工检查电路、风机及控制面板,防止线路老化引发安全隐患。
温湿度传感器校准:使用标准温湿度计对比笼内读数,偏差超过 ±2℃或 ±5% RH 时需校准或更换传感器。
记录与追溯:建立维护档案,详细记录每次清洁、部件更换及故障处理信息,便于数据分析与责任追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