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消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清空记录
历史记录
IVC 鼠笼(独立通风笼):自带独立通风系统,相当于给小鼠打造 “专属洁净小环境”—— 通过 HEPA 高效过滤器,主动吸入过滤后的洁净空气(过滤效率≥99.995%),再将笼内的氨气、粪便异味等污浊空气主动排出,全程无需依赖饲养室整体环境,能精准控制每笼的气流速度(每小时 10-15 次通风)、温湿度波动(温度 ±1℃,湿度 ±5%)。
普通鼠笼:无任何主动控环境功能,笼内空气完全依赖饲养室的整体通风 —— 若饲养室通风差,笼内氨气易堆积(浓度可能超 50ppm);若饲养室温湿度波动大(比如夏季升温至 30℃),笼内环境也会同步失控,小鼠只能 “被动承受” 外界环境变化。
IVC 鼠笼:采用 “一笼一独立系统” 设计,每笼的进风、排风完全独立,且笼体密封性强(门体与笼身贴合紧密,缝隙≤0.1mm)—— 即使相邻笼内小鼠携带隐性微生物,也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笼内;同时,笼体可耐受 121℃高压灭菌,每次更换小鼠前能彻底杀灭残留微生物,从源头切断污染链。
普通鼠笼:多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(如铁丝笼门),笼与笼之间的空气完全流通 —— 若某笼小鼠出现呼吸道感染,咳嗽、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会随饲养室气流扩散到其他笼,导致整批小鼠感染;且普通塑料鼠笼多无法高压灭菌(高温易变形),只能用酒精擦拭消毒,难以彻底清除顽固微生物。
IVC 鼠笼:专为 SPF 级、无菌级等高标准实验小鼠设计,适配需要精准控制环境的实验 —— 如药理实验(需排除环境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干扰)、免疫实验(需避免微生物影响小鼠免疫状态)、生殖实验(需稳定温湿度保障小鼠繁殖率)。此外,在生物安全二级(BSL-2)实验室,饲养携带致病性微生物的小鼠(如携带流感病毒的小鼠),也必须用 IVC 鼠笼,防止病原体泄漏。
普通鼠笼:仅适合基础级小鼠的饲养,比如教学实验中观察小鼠外形、行为(无需精准数据),或作为小鼠运输途中的临时笼具。若将普通鼠笼用于 SPF 级小鼠实验,会因环境不稳定、易污染,导致实验数据重复性差(如同一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效果差异大),甚至实验失败。
IVC 鼠笼:前期投入较高 —— 一套基础 IVC 鼠笼(含饲养架、通风系统)价格约 1-3 万元,后续还需定期更换 HEPA 过滤器(每 3-6 个月换一次,单支过滤器约 200-500 元)、维护风机(每年一次保养)。但长期来看,IVC 鼠笼能减少因污染、环境波动导致的实验返工,反而降低整体成本,且无需频繁更换垫料(因通风好,垫料可 7 天换一次,普通鼠笼需 5 天换一次)。
普通鼠笼:前期投入低(单笼价格仅 20-50 元),但长期维护成本高 —— 需频繁更换垫料(耗材成本高),且一旦发生污染,可能导致整批小鼠淘汰(实验成本损失大)。此外,普通鼠笼无法精准控制环境,若实验失败需重新做,会额外增加人力、时间成本。
IVC 鼠笼:操作需遵循规范流程,新手需经培训才能上手 —— 比如更换过滤器时,需先戴无菌手套、用酒精消毒笼体周边,避免粉尘落入新过滤器;调整通风参数(如通风量、静压值)时,需根据小鼠品系(如裸鼠怕冷,需适当降低通风速度)、饲养密度(密度高则加大通风)调整,不能盲目操作。此外,日常需定期检测笼内氨气浓度、风速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普通鼠笼:操作简单,无需专业培训 —— 只需将小鼠放入笼内,定期添加饲料、更换垫料即可,适合新手或非专业饲养人员使用。但操作简单的同时,也意味着无法精准干预笼内环境,一旦出现问题(如小鼠打架、垫料潮湿),只能被动应对。
若饲养 SPF 级 / 无菌级小鼠、做精准实验,选 IVC 鼠笼;
若需隔离不同实验组、防交叉污染,选 IVC 鼠笼;
若长期开展实验、想降低返工成本,选 IVC 鼠笼;
若仅做基础教学观察、短期临时饲养,选普通鼠笼;
若预算有限、无高标准环境需求,选普通鼠笼。